一、基于核心原则的分析
匹配原则与行业整体水平匹配:标的公司各项财务数据通常应与行业整体水平大致相符,偏差过大时财务造假可能性高。例如行业整体毛利率在20%左右,而标的公司毛利率达50%(若无特殊原因),财务造假概率较大。
与行业特征匹配:每个行业有固有特征,财务数据需与之相符。如对上游强势企业却长期有大额预付账款挂账(预付账款多表示对上游议价能力弱),或对下游弱势、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长期存在预收账款,都要警惕对应账款的真实性。
与产业上下游发展情况匹配:不能仅局限于行业特征,还要从产业链角度验证财务数据匹配性。例如上游原材料波动大、下游价格稳定,但公司毛利率不变,财务造假可能性大。
财务报表数据间匹配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相互匹配:若不匹配则为财务异常,如利润高但现金流差(现金流和利润背离),或者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可能虚增资产虚增收入),需警惕财务造假。
各项财务指标间相互匹配:理解各财务指标背后经济含义,判断是否存在背离。如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但毛利率逐年上升属于异常,可能存在未及时结转成本、加大生产降单位成本或虚构存货虚构收入等情况,财务造假概率大。
二、基于核心等式的分析
会计恒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所有会计分录遵循此等式,可通过该等式判断财务异常。多数财务造假为利润造假,可对应查找异常的资产或负债变动情况,从而发现造假迹象。例如公司可操纵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造假,但都逃不出会计恒等式的约束。
三、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利润表上的净利润项目是资产负债表上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同时也是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一致。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长期借款等项目。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期末所有者权益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一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本期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一致。
财务报表与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财务报表的基础,所有的财务报表都是根据会计分录汇总而来的。